当前位置: > 词典>正文

覆盆之冤是什么意思,覆盆之冤的拼音读音,覆盆之冤的解释翻译

05-01 词典

覆盆之冤是什么意思,覆盆之冤的拼音读音,覆盆之冤的解释翻译

覆盆之冤

拼音fù pén zhī yuān
词性成语
注音ㄈㄨˋ ㄆㄣˊ ㄓ ㄩㄢ

词语解释

覆盆之冤[ fù pén zhī yuān ]

1、形容无处申诉的冤枉(覆盆:翻过来放着的盆子,里面阳光照不到)。

相关词语

  • diān fù
  • yuān jiā
  • pén yù
  • fù gài
  • zǒng zhī
  • miàn pén
  • ān fù
  • àn mèi zhī shì暗昧
  • fù miè
  • qīng pén
  • fǎn zhī
  • liǎn pén
  • fù zhé
  • ǒu fù
  • huí fù
  • pén jǐng
  • yuān wǎng
  • fǎn fù
  • zhī zǐ
  • qīng fù
  • áng áng zhī hè昂昂
  • zhī qián
  • pén qiāng
  • jiā zhī
  • ǒu yī wéi zhī偶一为
  • huā pén
  • zhī hòu
  • pén dì
  • gǔ pén
  • pén zǐ
  • àn pén pén
  • pén zāi

为什么三国前期投降的人基本没事,后期于禁投降关羽却遭到曹丕蔑视?

三十年来说旧交,可怜临难不忠曹,知人未向心中识,画虎今从骨里描。

关云长水淹七军,庞德至死不降,于禁全军覆没投降后,被关羽监押南郡。关羽被吕蒙所破后,于禁流落至东吴,孙权向魏国称臣后,将于送还魏国。曹丕居帝位为,谥曹操曰武王,令于禁治陵事,于禁奉命到彼,见陵屋白粉壁上画关云长擒于禁之事,庞德愤怒不屈,于禁拜伏于地。

原来曹丕以于禁被擒不能死节,心鄙之,故令人先作此画于陵屋粉壁。于禁见此画,羞愤而死。

东汉末年,天下大乱,从黄巾军起义开始,各路军阀混战。那时人们心中的主人还是汉家天子,其余的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,所以降将没什么丢人。

三国时期的降将很多,像曹操手下的张辽,张郃,徐晃,刘备手下的黄忠,严颜,孙权手下的太史慈,甘宁等。这些先前跟的主人要么是庸庸无能,要么是战败被吞。

但于禁跟这些人不同,他跟了曹操三十年,大半生都跟随曹操,曹操把他视作心腹大将。关键是曹操英雄,一场战役失败算得了什么,就这样晚节不保,投降偷生。

于禁本是鲍信部将,黄巾军起义时,被鲍信招募,后王朗把他推荐给曹操。于禁跟随曹操屡立战功,宛城战张绣时,张绣降了又反叛,青州兵混乱不堪,于禁临危不乱,事后曹操赞于禁为良将,封为益寿亭侯。

于禁久经善战,治军严明,屡立战功。与张辽,乐进,徐晃,张郃为曹操五子良将。

没想到于禁晚节不保,兵败后会投降求生,尤其是与那个庞德相比更显丢人,庞德本也是曹操的降将,跟随曹操没多久,尚且死战不降。

所以曹丕鄙薄于禁,以画羞辱他,于禁死后还得个恶谥“厉侯”。

为什么三国前期投降的人基本没事,后期于禁投降关羽却遭到曹丕蔑视?

投降这事放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很正常,自古以来就有投降不杀的原则,当然也有意外,至于投降后受到何种待遇却取决于当时的实际情况,有的会重用,有的会被杀,不存在投降就一定会遭到蔑视的情况。

比如三国早期,吕布投降曹操被杀,吕布手下的张辽投降曹操却受到重用,还有官渡之战中的张郃投降曹操也受到重用,更奇葩的是刘备,都不知道投降多少次了,可无论哪一次,刘备都受到重用。

于禁

三国早期的投降有一个特点,早期的投降非常普通,因为天下大乱,无数地方势力想要崛起,就得不断地吸引人才及其他势力加入,因此三国早期的投降也可以理解为政治势力争夺战,各家势力对于投降自己的人那可是极其厚待,甚至是仇恨都能不计前嫌。比如,张绣杀了曹操的儿子曹昂,侄子曹安民,爱将典韦,结果张绣在贾诩劝说下投降曹操,曹操大喜,不仅绝口不提杀子之仇,反而与张绣结成亲家,之所以这样,因为这是政治手段,曹操想要壮大,想要支持力量,想安心打官渡之战,所以厚待张绣。

曹操

三国早期整个天下都在创业,对于人才的争夺非常激烈,有人来投降,那绝对是喜事,因为在政治上利于有利地位,但是到了晚期,等到三国鼎立各国己建立政权基本定型时,统治者优先考虑的是属下的绝心忠心,情况发生改变,三国晩期基本上不再容忍投降,但也有例外。比如刘备手下的黄权因夷陵大战后路被断投降曹魏受到重用,但刘备因为是自己的过错并没有处罚黄权在蜀汉的家属,这是因为刘备的仁慈。还有文钦因反动司马师专权发动叛乱,失败后投降吴国,受到重用,后来又率军支援诸葛诞反叛司马师,文钦因与诸葛诞有矛盾被杀,他的两个儿子文鸯和文虎又投回魏国,照样受到重用的,因为有政治好处。

曹操手下五子良将

相对而言,在襄樊之战中投降关羽的于禁下场刚非常凄凉。首先,曹操渡过创业早期后,为了加强对将领及士卒的控制,规定了制度,如果将领或士卒在战争中投降,他们的家属就得承担连带责任,这一招也很管用,但仍然有向外投降的例子,比如王平,就是背叛曹操投降刘备的。于禁也是曹魏将领,当然也适用,于禁投降后,他在曹魏的家属都承担连带责任。其次,于禁在曹魏的地位太高了,他的投降有损于曹魏的国威,曹丕就很看不起于禁

于禁

于禁是左将军,假节钺,他所率领的又是曹魏精锐中央军,还是因为战败投降的,于禁的失败,三万精锐中央军投降,这在曹魏创业史上还没有如此大的损失。打个比方,于禁的投降相当于一国的战区司令、钦差大臣带着3万精锐中央军投降了另一个国家,而且是成建制的投降,你让曹操和曹丕脸面往哪里放?对已方士气是多大的打击?曹丕能不恨吗?

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

最后,于禁的投降造成的负面影响太大了。曹丕如果不对这种行为严厉打击,那么下次就会有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,可以说,曹丕蔑视于禁的方式己经很柔和了,换了曹操,杀了于禁也有可能,这个不难理解。为何于禁投降关羽被曹丕蔑视,三国时期的投降不是很正常吗?

于禁投降

综上所述,曹丕蔑视于禁都算轻的了,于禁这种战败投降是可以直接斩杀的,曹丕只是采用了柔和的手段处理于禁而已。

版权声明: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旨在传递更多信息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,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猜你喜欢